欢迎访问环球资讯网  今天是 2025年02月09日 星期天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

改革奋进立潮头 推进富美新同安高质量发展

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721.69亿元,十八大以来连跨“5个百亿”台阶,年均增长6.8%,上榜全国百强新城区,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、全省文明城区……11月12日,在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“贯彻新发展理念 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同安区专场发布会上,同安区委书记王跃平回顾了新时代同安区全面深化改革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及下一步计划。 

创新活力竞相迸发,产业发展动能更强 

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同安区进一步擦亮创新创造“金名片”。创新载体释放“磁场效应”,全市首创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矩阵,厦门科学城入驻企业超1900家,全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增至144个,累计培育有效期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5家,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、有效发明专利增幅均居全市第一。 

近年来,同安区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成效明显,产业基础更加夯实、发展势头更加强劲,2012年以来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%,2023年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260亿元,比上年增长104.4%;今年1-10月预制菜产业产值达106亿元,跻身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区第六位。 

改革开放破题开路,赋能发展动力更足 

以“小切口”撬动全面深化改革,房东协会、“高山议理堂”、农业碳汇、集镇环境整治等改革经验全面推广,财政投融资、生态产品市场化、集体发展用地开发等改革举措全面铺开、多点开花。同安区坚持用好改革开放“关键一招”,进一步奏响改革开放“最强音”。 

以“全馨办”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创新“四证同发”、“验登合一”、“园区办”等模式,累计为1600多个项目提供“帮代办”服务。做大做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(种子种苗)产业园,引进台企30家、实现营收1.4亿元;开通全国首条“双语”服务台企税务专线,成功举办闽台同安东山古庙民俗文化节、厦台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大会等对台交流活动。 

城乡融合持续深化,宜居宜业成色更显 

同安区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,进一步绘就城乡融合“新画卷”。全面拉开“一圈一轴双翼”城市发展框架,同安新城、同翔高新城(同安片区)“两大新城”成型聚势,祥平西、西湖等新兴片区蓄势发力,省市重点项目征收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考评连续6年全市第一。 

大力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“七大工程”,培育24个“一村一品”市级专业村,“同安凤梨穗”、褒美芋头等4个特色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8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,6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。 

积极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生态保护治理大格局,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四年稳居全市首位,埭头溪治理入选全国河(湖)长制典型案例,西溪、同安湾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河湖、美丽海湾优秀案例。 

健全完善“大城管”工作机制,获评福建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。 

发展成果人人共享,百姓生活品质更高 

同安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,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“幸福感”。 

公共服务提档升级,2012年以来新增学位9.8万个,获评“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”、“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”;新增医疗床位1715张,三级综合性医院苏颂医院开业运营,优质教育、医疗资源更好惠及群众。 

社会保障提标扩面,城镇就业人数达到31万人,十二年增加超12万人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.9%和8.8%,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以内,接近1.9。 

社会治理提质增效,打造“跨村联建”、“近邻党建”品牌,以“五共”、“五好”理念扎实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,安全生产、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,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。 

下一步,同安区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、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坚定扛起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担当、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,书写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答卷,推进富美新同安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。(张琼 张启智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环球资讯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